第11章 衙前明志
漂浮文学小说推荐阅读:首辅养成手册、坤宁、折腰、田园时光暖(极品小姑被休后,带全村炫肉)、欢喜债、谪仙、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、九龙夺嫡,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、表妹万福、被嫡姐换亲之后、权变之路、月下重遥(师徒)、罢免我?我直接不干了,不要后悔
“我姓方,是本县,新来的知县。
今天,才刚到,贵宝县。
我这一路,经过了不少的县。
唯有咱们吴县,让我印象最深。
吴县,民风淳朴,百姓和善,商铺林立,民众富足。
咱们吴县,是个好地方啊,
难得是,还有你们这许多的,好百姓。
小子初到贵宝地,身无寸功,诸位,这般热情,夹道相迎,小子真正的感动。
小子不过是读了几年书,金榜上题了个名,
蒙朝廷信重,才有机会到咱们,这么好的县,做官。
早几个月,我与诸位家中的子侄辈,又有甚么差别呢?
还不是早上躲懒,晚起;
父母叫吃饭,才肯归家?”
阶下一众百姓,对县太爷的这番话,既是觉得新奇,又是觉得亲近。
不由都会心一笑。
方一凡慢慢找到了感觉,不紧不慢的接着往下说:“
所以,小子,很怕惶恐啊。
我怕啊,怕什么呢?
我怕,自己能力不足,经验不够,不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我担心自己年少莽撞,一个不留神,做错了什么事情,被大家戳脊梁骨。
于朝廷而言,七品县令,是个什么官?
那就是比芝麻粒还小的官。
可是在县里,知县是能顶一片天的父母官。
父母官,不好当。
不过,在小子看来,
只要想明白一点,就好当。
哪一点?
父母官,一定是要先有父母,才有官。
官的父母是谁?
您们,在场的诸位,以及全县的百姓,就是本官的父母。
想明白了这一点,就没有做不好的官。
哪有父母不疼自己子女的?
小子这个官,有了你们这些父母的照应,
这个官,才能,做的好,做的实。”
台阶之下,百姓一片哄然叫好声。
无数灵力从百姓身上飘出,汇集在空中,朝方一凡脑海中灌来。
脑海中的三界印,也疯狂的吸收起了灵力。
在众多灵力的加持下,三界印明显都亮了几分,不再黯淡无光。
说实话:方一凡很开心!
方一凡压了压手,待场中平静之后,才又说道:“
所以,咱们吴县的当家人,
不是本官,而是诸位在场的父母;
你们诸位,才是吴县的当家人。
小子只是权且做一个代表,听命行事,罢了。
咱们,其实是一家人。
俗话说,家和万事兴。
怎样才能家和?
幼有所教,老有所养,就能家和。
所以,本县决意,
凡本县之内,
凡是老弱孤寡,
县里要出钱,给父母养老。
凡是适龄学子,
县里都要让孩子们有书可读,
有学可上。”
此话一出,台阶下的一众官员,
面面相觑:怎么觉着这县太爷,不太靠谱呢?
而百姓群中,更是“哗!”的一声惊呼,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。
有反应快的百姓,率先叫起好来。
“好!好!好!”
更大的欢呼声再一次响了起来。
读书,在这个年代,是真正让百姓上心的事情。
因为,摆脱阶层的唯一办法,就是读书。
这可是比养老,更能戳中老百姓的心窝。
可是读书贵啊。
书贵,纸贵,墨贵,老师更贵。
人说,半大小子,吃穷老子。
这读书,一家只要有那么一个读书的,全家都得受穷。
受穷不说,这书还不见得能读得出来。
所以,普通百姓,对读书,是既爱又怕的。
如果方一凡真能让每家都能读得起书,
那估计每家都得为方一凡立长生牌的。
方一凡一边享受着收取灵力的快感,一边继续说道:“
不要担心没钱上学。
从今往后,咱们吴县,
所有县办的学堂,全部免费上。
不仅如此,还全程提供笔墨笔砚。
本县要让读书变成一件轻而易举之事。
到时候,
读不好的,那就只好怪自己没本事;
读好了,县里还要奖,
要重奖,
要负担上京赶考的费用。”
所有百姓都听的目瞪口呆,连叫好声都忘记了。
这属实是有些骇人听闻了。
连带着,大家都开始怀疑起,方一凡是不是嘴炮了。
虽然方一凡是县太爷,按说县太爷是铁口直断,一口唾沫,一口钉的。
可是这县太爷刚才也说了,他年纪小,他也可能莽撞出错,做不该做的事情,说不该说的话,让‘父母’给担待一些。
这么一想:合着,这县太爷,说的这么开心,只是图嘴上快活吧?
怀疑一旦产生,罪名已然成立。
方一凡明显的感觉扑过来的灵力,断崖式下跌。
这怎么能忍。
方一凡大声说道:“
信不信,且看本县如何去做!
今天,
当着各位父母在场,
小子也做一个出格之举。
立字为据。
来人,笔墨侍候!”
此时此刻,
一众衙门里的官员,心中其实是复杂的。
一方面,他们认为这事,根本不可能做到;
另一方面,他们对这位年轻的县太爷表现出来的亲和,又是深刻的认同。
要知道,他们也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,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。
所以,对方一凡,一方面是认同;另一方面又是惋惜。
他们在衙门里待得久了,看得多了,明白要实现县太爷嘴上说的这些,会有多难。
这几乎不是靠一己之力,可以完成的。
可是,事已至此,他们也是无法。
总不能拦住县太爷的话头,说:这绝不可能吧!
真要这么做,县太爷不高兴暂且不说,这台阶下的百姓,恐怕也要把人给骂死吧。
为今之计,也只好陪着这位年轻的县太爷疯下去了。
便有书吏进去取了笔墨。
又有民壮抬来一方长案。
纸张铺好,方一凡提笔便写,
只见方一凡笔走龙蛇,写道:
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
勿说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;
吃百姓之饭,穿百姓之衣,
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
方一凡能高中探花,这一笔字,当然不俗。
且这几句写的通俗,一看就懂,一读就明。
现场就有人把这两句话,给念了出来。
果然,适才不信的人,现在也慢慢在眼中透出期待来。
诗词,可直抒心意。
不论县太爷做不做的到,可他这么说了,说明,县太爷确实是这么想的。
有一个能为老百姓着想的县太爷,百姓们,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吗?
这就是现场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。
哪怕县太爷做不到,他们也满意了。
因为,县太爷已经这么想了。
http://www.piaofeige.com/piaof/94268/44937368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piaofeige.com。漂浮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iaofeige.com
今天,才刚到,贵宝县。
我这一路,经过了不少的县。
唯有咱们吴县,让我印象最深。
吴县,民风淳朴,百姓和善,商铺林立,民众富足。
咱们吴县,是个好地方啊,
难得是,还有你们这许多的,好百姓。
小子初到贵宝地,身无寸功,诸位,这般热情,夹道相迎,小子真正的感动。
小子不过是读了几年书,金榜上题了个名,
蒙朝廷信重,才有机会到咱们,这么好的县,做官。
早几个月,我与诸位家中的子侄辈,又有甚么差别呢?
还不是早上躲懒,晚起;
父母叫吃饭,才肯归家?”
阶下一众百姓,对县太爷的这番话,既是觉得新奇,又是觉得亲近。
不由都会心一笑。
方一凡慢慢找到了感觉,不紧不慢的接着往下说:“
所以,小子,很怕惶恐啊。
我怕啊,怕什么呢?
我怕,自己能力不足,经验不够,不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我担心自己年少莽撞,一个不留神,做错了什么事情,被大家戳脊梁骨。
于朝廷而言,七品县令,是个什么官?
那就是比芝麻粒还小的官。
可是在县里,知县是能顶一片天的父母官。
父母官,不好当。
不过,在小子看来,
只要想明白一点,就好当。
哪一点?
父母官,一定是要先有父母,才有官。
官的父母是谁?
您们,在场的诸位,以及全县的百姓,就是本官的父母。
想明白了这一点,就没有做不好的官。
哪有父母不疼自己子女的?
小子这个官,有了你们这些父母的照应,
这个官,才能,做的好,做的实。”
台阶之下,百姓一片哄然叫好声。
无数灵力从百姓身上飘出,汇集在空中,朝方一凡脑海中灌来。
脑海中的三界印,也疯狂的吸收起了灵力。
在众多灵力的加持下,三界印明显都亮了几分,不再黯淡无光。
说实话:方一凡很开心!
方一凡压了压手,待场中平静之后,才又说道:“
所以,咱们吴县的当家人,
不是本官,而是诸位在场的父母;
你们诸位,才是吴县的当家人。
小子只是权且做一个代表,听命行事,罢了。
咱们,其实是一家人。
俗话说,家和万事兴。
怎样才能家和?
幼有所教,老有所养,就能家和。
所以,本县决意,
凡本县之内,
凡是老弱孤寡,
县里要出钱,给父母养老。
凡是适龄学子,
县里都要让孩子们有书可读,
有学可上。”
此话一出,台阶下的一众官员,
面面相觑:怎么觉着这县太爷,不太靠谱呢?
而百姓群中,更是“哗!”的一声惊呼,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。
有反应快的百姓,率先叫起好来。
“好!好!好!”
更大的欢呼声再一次响了起来。
读书,在这个年代,是真正让百姓上心的事情。
因为,摆脱阶层的唯一办法,就是读书。
这可是比养老,更能戳中老百姓的心窝。
可是读书贵啊。
书贵,纸贵,墨贵,老师更贵。
人说,半大小子,吃穷老子。
这读书,一家只要有那么一个读书的,全家都得受穷。
受穷不说,这书还不见得能读得出来。
所以,普通百姓,对读书,是既爱又怕的。
如果方一凡真能让每家都能读得起书,
那估计每家都得为方一凡立长生牌的。
方一凡一边享受着收取灵力的快感,一边继续说道:“
不要担心没钱上学。
从今往后,咱们吴县,
所有县办的学堂,全部免费上。
不仅如此,还全程提供笔墨笔砚。
本县要让读书变成一件轻而易举之事。
到时候,
读不好的,那就只好怪自己没本事;
读好了,县里还要奖,
要重奖,
要负担上京赶考的费用。”
所有百姓都听的目瞪口呆,连叫好声都忘记了。
这属实是有些骇人听闻了。
连带着,大家都开始怀疑起,方一凡是不是嘴炮了。
虽然方一凡是县太爷,按说县太爷是铁口直断,一口唾沫,一口钉的。
可是这县太爷刚才也说了,他年纪小,他也可能莽撞出错,做不该做的事情,说不该说的话,让‘父母’给担待一些。
这么一想:合着,这县太爷,说的这么开心,只是图嘴上快活吧?
怀疑一旦产生,罪名已然成立。
方一凡明显的感觉扑过来的灵力,断崖式下跌。
这怎么能忍。
方一凡大声说道:“
信不信,且看本县如何去做!
今天,
当着各位父母在场,
小子也做一个出格之举。
立字为据。
来人,笔墨侍候!”
此时此刻,
一众衙门里的官员,心中其实是复杂的。
一方面,他们认为这事,根本不可能做到;
另一方面,他们对这位年轻的县太爷表现出来的亲和,又是深刻的认同。
要知道,他们也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,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朝廷命官。
所以,对方一凡,一方面是认同;另一方面又是惋惜。
他们在衙门里待得久了,看得多了,明白要实现县太爷嘴上说的这些,会有多难。
这几乎不是靠一己之力,可以完成的。
可是,事已至此,他们也是无法。
总不能拦住县太爷的话头,说:这绝不可能吧!
真要这么做,县太爷不高兴暂且不说,这台阶下的百姓,恐怕也要把人给骂死吧。
为今之计,也只好陪着这位年轻的县太爷疯下去了。
便有书吏进去取了笔墨。
又有民壮抬来一方长案。
纸张铺好,方一凡提笔便写,
只见方一凡笔走龙蛇,写道:
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
勿说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;
吃百姓之饭,穿百姓之衣,
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。
方一凡能高中探花,这一笔字,当然不俗。
且这几句写的通俗,一看就懂,一读就明。
现场就有人把这两句话,给念了出来。
果然,适才不信的人,现在也慢慢在眼中透出期待来。
诗词,可直抒心意。
不论县太爷做不做的到,可他这么说了,说明,县太爷确实是这么想的。
有一个能为老百姓着想的县太爷,百姓们,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吗?
这就是现场老百姓最真实的想法。
哪怕县太爷做不到,他们也满意了。
因为,县太爷已经这么想了。
http://www.piaofeige.com/piaof/94268/44937368.html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piaofeige.com。漂浮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iaofei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