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浮文学 > 权变之路 > 第31章 奸杀案

第31章 奸杀案

    且不说洪管家如何挑选人手,只说县衙之内已经行动了起来。

    各路信使已经把命令传达下去,今天要连夜整备了。

    一时之间县衙之中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偏偏这时,又有人来报案,说城中有人被杀,坊间把案子报了上来。

    陈典史接到报案,连忙吩咐仵作和捕快待命,继而来见大老爷。

    方一凡正在二堂之中,陈典史便过来,把城中有凶案的事情说了。

    陈典史道:“

    城中肉铺郑掌柜家,未出阁的闺女,

    赤身被人杀死在房中。

    坊间接了举报,报至县衙,老爷是否要亲去验看?”

    方一凡倒是想去,可是不知案情是否复杂,这要一耽误,可没功夫去找匪窝了。

    想了想道:“

    发兵在即,你我皆不得闲。

    这样,衙中有谁头脑精明一些的,可差人,先行前去验看,

    收集罪证,错开近日,咱们再行处置。”

    陈典史想了想道:“刑南科司吏李元,可堪一用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道:“那行,就让李元去做。”

    且说李元接到陈典史的指派,心中也是欣喜。

    便去前头,点了人马,往珍宝坊中郑记肉铺而来。

    李元到肉铺时,才知道凶案现场并不在这里,而是在隔了两座房子的一处洗衣坊。

    那洗衣坊老旧,早关闭了,改成了库房,只有楼上还可住人。

    郑掌柜便租下来,与女儿居住。

    郑掌柜夫妇两人,自在肉铺居住,也没钱请伙计,一切都是自家人搭手做事。

    小姐郑珍,每日也会在肉铺之中帮忙。

    今日直到午时,郑珍还没有到肉铺中帮忙,郑大娘便过来一看,才发现女儿已然身死,赤身卧毙在房中,一对金钗也被人贼人盗走。

    李元听了郑家人诉说,便上楼去,细细查勘。

    却见小姐郑珍颈部有指印显现,应是被贼人扼死。

    李元四处验看完毕,行至楼下却一指洗衣坊隔壁道:“那是何处?”

    捕快上前道:“是王裁缝家。”

    李元便走出来,行至王裁缝铺前,只见铺门紧闭。

    捕快问道:“难道是王裁缝见色起意?”

    郑掌柜虽然为女儿伤心难过,可是听到此言,忙上前道:“

    绝不可能。

    王裁缝是个大善人,为人最是心软,

    也从不与人争执,怎会做出这等事来。

    而且,而且,王裁缝年纪不小,更不可能如此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,却见王裁缝从街角转过来。

    王裁缝见一堆人在自己铺前,不免上前询问。

    一问之下,得知郑家小姐被歹人所害,一时脸色惨白。

    李元情知有异,便道:“王裁缝可是有话想说。”

    谁料王裁缝大哭起来,道:“是我害了珍小姐啊。”

    众人大惊,忙问缘由。

    却原来是书生王恒之租住在王裁缝后院楼上,这王恒之与郑珍早有勾连,王裁缝发现后,被王书生和郑珍苦苦哀求,不要告发。王裁缝一时心软,便隐瞒了下来。

    谁料竟造成如此大祸。

    李元便问道:“那书生王恒之现在何处?”

    王裁缝连忙引李元与捕快等人至后院楼上。

    捕快撞门而入,只见王恒之睡在床上。

    李元定睛一看,王恒之衣衫明显有撕扯的痕迹,脸上也有划破的血痕。

    便一时大怒起来,上前把王恒之扯了起来。

    王恒之一时醒转,见一众人挤在他的屋中,不由问道:“你们干嘛?”

    李元怒喝道:“姓王的小子,你的事犯了。跟我们去衙门里走一趟。”

    说完不等王恒之挣扎,与捕快一道给王恒之上了锁链,押往衙门。

    李元回到衙中,陈典史正忙着整顿武备,县太爷也不知去到了哪里。

    李元知道近几日衙内事多,便依照陈典史之命先行讯问。

    且不说李元审讯书生王恒之,只说方一凡找个没人的地方,进到三界印中。

    开始翻找地图。

    按洪管家提供的信息,方一凡很快找到了下仓镇。

    下仓镇其实有水路直达吴城。

    如果行船,一日可达。

    可是从湖州出来时,就是因为不敢走水路,才走的陆路,所以,到了下仓镇,也没想着换走水路。

    下仓镇到吴城,走陆路约一百五十里,驾车而行,日行五十里,只需三天,便可抵达。

    若是换成快马,一日可至。

    方一凡把地图放大,开始沿着官道查看。

    此时天色正亮,官道上往来行人不绝,一派平和之象。

    方一凡把目光集中在途中的险要地段,果然,在一处官道险地之外,十里的山中,发现一伙盗匪。

    仔细观察时,却见这伙匪人,散漫的很,兵器也只一些棍棒,钢叉。

    数来数去,人数不过二十余人。

    难道是这伙人?

    看着不像!

    二十余人,全员出动,对付有经验的十名好手,就算能对付,也不至于一人都无法逃脱。

    方一凡想了想,又找到这伙贼人隐密的库房。

    库房中倒是有一些财货。

    银两有,不多,最多百余两;

    还有一些布匹,山货。

    方一凡把此处做了一个标记,心知不是这伙人犯的案。

    便再次回到官道,往复查看。却再没有发现异常。

    正如陈典史所说,吴县虽然也有乱象,却比邻县好很多。

    且这条通往宿县的官道,是通往督府衙门的必经之路,较之其他路径又安全几分,否则兴隆盛的这趟车,也不会走这条道。

    来回找了两趟,官道附近五十里内,也翻了一个遍,再没有什么异常。

    方一凡便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了。

    如果真是流窜之贼,自己却弄出这么大的动静,恐怕要栽跟头。

    左右无法,方一凡干脆一狠心,开始以下仓镇到吴城这条道路为中心,往外延伸。

    按方一凡的推想,若是流贼,带着五千两黄金,和一大批生丝能走多远?

    一大帮人,拿了五千两黄金,肯定不会化整为零,

    要不然谁要是带着钱跑了,上哪儿去找?

    这些匪人,必然会守着这笔意外之财,不肯分开。

    那一大帮人在一起,手里还有武器,也绝不可能走街串镇,只能挑偏僻的小路走。

    所以,怎么跑,也跑不远。

    往外放三百里,我还不信找不着人。

    http://www.piaofeige.com/piaof/94268/44937388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piaofeige.com。漂浮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iaofeig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