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浮文学 > 权变之路 > 第33章 地窖

第33章 地窖

    终于,方一凡又发现了一处面积颇大的地窖。

    地窖的一头,通往掌柜的房中。

    另一头,通往后院的客房中。

    客房中,竟有多达五间,与地窖相通。

    地窖的中心部分,就在院子正中的下方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很大的空间,除了通道之外,还有一个大厅,五六间侧房。

    此时,地窖中居然有三名壮汉在侧房中睡觉。

    方一凡的直觉告诉他,他可能找对了地方。

    果然,下一刻,方一凡便在其中一间,上了锁的侧房中,找到了答案。

    房中摆着几个超大的货架,还有一套桌椅。

    桌上有烛台,账簿,笔墨等物,看来是有人在这里记账。

    而货架上,除了生丝,布匹,山货之类的物品之外,其他的就是钱。

    黄金,银锭,还另有许多珠宝首饰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,分门别类,整齐的码在货架上,把货架压的都有点儿变形。

    方一凡过去查看了一下账册。

    发现,钱员外的那批生丝和黄金,就记录在四天前的一笔入账之上。

    再看看账册的厚度,以及一笔笔的入账。

    方一凡直感到头皮发麻。

    不难猜想,这账册中,每笔入账,代表的是什么意义。

    从三界印中退出来后,方一凡面色有些凝重。

    发现了这伙贼人的行踪,要抓他们,不是难事。

    让方一凡感到意外的是:这伙贼人,长年盘踞在此,一直没人发现,真是有些耸人听闻。

    方一凡仔细想了想,倒也想明白了,为什么这伙人可以常年盘踞在此。

    这时代,原本就是地广人稀,往来交通不是很便利。

    出个远门,往往就是一年半载。

    家人察觉人口失踪,再报官时,往往有严重的滞后。

    这种滞后,又加大了官府寻找失踪人口的难度。

    这种难度,不是人力可以弥补的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

    官府对失踪人口的态度,就变成了放任不管。

    这很好理解。

    不是不想管,而是没法管。

    所以出门在外,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:自己当心点。

    一家老客栈,往往比一家新客栈,更让人放心。

    一家开在人多处的客栈,比一家开在人少处的客栈,更让人放心。

    ‘山前客栈’至少占了一条:五年老店。

    另一条,‘山前客栈’也沾一点边。

    ‘山前客栈’开在距县城四十里的地方,不远不近,往来客商较多,普通人几乎不会对这里起疑。

    所以说,这伙贼人其实很精明。

    只看地窖完善的程度,便知这伙人是处心积虑的。

    这伙人,是想要把杀人越货,当成一门可以持续的生意在做的。

    只看表面,完全看不出,这是一家杀人不见血的黑店。

    就算是方一凡,用带着怀疑的目光来看,也没找到他们的半点破绽。

    可见这伙人,已经把杀人越货的事情,当成是一件‘正常’的工作在完成。

    这伙人,到底是什么来路?

    想了想,方一凡走进二堂,招来洪主簿问道:“咱们吴县的这些商铺客栈,都是怎么报备的?”

    洪主簿道:“

    但凡是坐商,皆要到县里登记上册,每年还要核定铺税;

    但凡是行商散货,也自有码头,城门处验收勘核。

    若是私自走运,一旦查知,货物没收,人员也要拘审。

    所以,若只是普通脚商小铺,只要拿地契,身份凭证,

    到衙门登记备案便可。衙门不定期会有核验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道:“外来户能开店铺经营?”

    洪主簿道:“亦可。

    需要出生地原籍凭证,先报备户籍;

    没有地契,就需要场地买卖凭证或者租赁契约。

    有这两样,就可以开店了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又问道:“外来户的身份如何核查?”

    “这!”洪主簿苦笑道:“县里一般只验凭证,只需核验凭证无误,便可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说道:“

    也就是说,只验凭证的真假。

    人与凭证是否一致,不知;

    如果说,

    把人杀死后,冒领此人的身份凭据,便无从知晓?”

    洪主簿点头道:“是的。不过,若是事关重大,县里必会行文原籍查验。”

    方一凡心说:好在这个时代,大家以农为主业,

    大部份的人都是世居,人员流动不是很频繁,

    不然问题可能更大。

    便说道:“如此,且取城北外,那条官道左近的商铺资料来,本官要验看一二!”

    洪主簿心中虽然纳闷,不明白这个时候,方一凡怎么还有闲心去查看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可是洪主簿心知不能多问,便连忙出来,招呼手下吏员、典吏、文书,去库房把资料翻出来。

    忙活了半天,文书才把整理好的资料交给洪主簿。

    洪主簿自己先翻了一遍,也没看出什么名堂,这才送到方一凡案前。

    等洪主簿离开之后,方一凡才慢慢翻开资料,找到‘山前客栈’的照凭文书。

    只见上头写着:

    ‘吴县户部司颁发照凭

    浙闽三省等处承宣有司为钦奉

    本司将各属,现开各色行铺,查明因地制宜,酌定额数,造册详奉

    抚部院咨送内部,并将行铺另刊,通饬各属,遵照在案。

    今据吴县(县州)开报到司,合行给照。

    为此照,给山前客栈的胡荣春遵守开张。

    按年税五两定缴,务须公平交易,照例扣用,不得苛索。

    如该行铺不愿,当闭歇改业者,即赴该(州县)禀缴印照,另召诚实良民顶补,详换新照,以足税额。

    如果有新开集场,必应设立行铺者,务须该地方官,确查实酌定名数具详请。

    不许无照私开,并顶冒朋充,如有土豪光棍垄断把持,恃强争夺,及领县照私开漏税,一经首告,或被察实定,行查治罪,决不姑贷。

    须至帖者

    计开

    洪州府吴县山前客栈的胡荣春

    吴县城北四十里地方开张山前号

    现年二十七,身中,面黑,有鬚(附地形图)

    胡荣春(手签,花押)

    景和十七年正月二十日给

    户字一佰柒十捌号’

    方一凡读了一遍,便压在手下。

    这个胡荣春,身形中长,面色发黑,有胡须。

    正是那客栈中掌柜的模样。

    发照日是景和十七年,距现在已有五年多,将近六年。

    方一凡的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。

    直觉告诉他,这件案子,恐怕没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http://www.piaofeige.com/piaof/94268/44937390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piaofeige.com。漂浮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m.piaofeige.com